刘珩 四川在线记者 底伊乐
检查炼钢炉运行状况,叮嘱同事规范作业,这些天,江勇又完成了一轮安全生产摸排。
(资料图)
江勇是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炼钢车间的副主任。兑铁、吹炼、出钢……22年来,江勇一直守在滚烫的炼钢炉前,一遍又一遍重复同样的流程,革新工艺,提升产能,磨炼技艺臻至炉火纯青,并被评为“四川工匠”。
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,其中提到要壮大新型合金、新型化工材料、新型建材、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等产业。
“这离不开每个炼钢人的辛勤付出。”江勇表示,他和团队将继续钻研技术、攻坚克难,弘扬工匠精神,践行炼好每一炉钢的初心与使命,为四川培育钒钛行业优势强企、打造钒钛新材料集群贡献更多力量。
“四川工匠”炼钢工人江勇
从被嫌弃的“笨鸟”到最年轻的“炉长”
身着厚厚的劳保服,脚穿结实的大头靴,戴上安全帽和护目镜,早上9点,江勇和往常一样,准时来到转炉作业区。在近50℃的高温环境里,他一边听取生产进展,一边凑到炉前观察1600℃高温的炉内化渣情况,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衣衫。
22年前,中专毕业的江勇来到川威,作为一名炉前工,也是这样守在炉前。“热浪夹着粉尘扑面而来,像钢针一样扎着脸和眼睛。”江勇记得第一次进车间的场景,巨型机器轰鸣不停,他的大脑一阵恍惚,“就像直视夏天正午的太阳。”起初,江勇很不适应这份工作,干了一个月,因为实操太差,被炉长师父嫌弃了。
“要想炼好一炉钢,先把自己炼成一块钢。”江勇不信邪,他爱这份工作,尤其是钢铁炼成时炉长站在高处指挥,喊一句“出钢”特别拉风。为了苦练本领,他决定“笨鸟先飞”,下班后他继续待在车间里向熟练工请教,回到宿舍顶着疲倦也要自学专业知识。炉前工、合金工、操枪工、炼钢工……他在不同的岗位上磨练自己,“对炼钢的程序就像对自己的身体一样熟悉”,并在2004年成了厂里最年轻的炉长。
江勇检查炼钢进度
2007年,江勇参加公司的炼钢技能大赛,他拿到了理论和实操双第一,此后更是连续七次夺得冠军。值得一提的是,2010年,江勇代表公司参加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,与全国60余名顶尖高手同台竞技,他成功进入前十,并荣获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。这些年,江勇通过自学获得了大专和本科学历,逐渐成为炼钢高级技师、工程师,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四川工匠等荣誉。
2014年,江勇还牵头成立了江勇炼钢技能大师工作室,通过导师带徒和工艺优化的方式,先后开展技术培训200余次,覆盖提钒、炼钢专业一线人员3000多人,为公司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近80人,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提升专业水平,快速成长为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。
炼就“钢铁魂”,扫清“拦路虎”
荣誉的背面是生产中一次又一次待解的技术难题。
2008年,公司转型遭遇困境,出现了钒钛铁水结包严重、质量控制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,产品时常不达标。面对重重困难,江勇主动请缨,挑起技术攻关的重任,他到攀钢和承德钢铁实地考察,又查阅了各种资料,反复摸索试验,耗时半年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。通过技术革新和工艺优化,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年产钒渣(制取钒合金的基础原料)20万吨,位居世界前列。
“炼钢人,炉火魂,炼钢先炼人。”在江勇看来,技术革新既要靠精湛的技艺,更要凭借锲而不舍、恪尽职守的品质。有一次,江勇在炉前观察时,被飞溅的液态渣烫伤,脚面出现了鸡蛋大小的创面,但他伤不下火线,伤脚穿上拖鞋,跛着脚坚持每天下车间,被工友称为“江莽子”。
江勇进行炼钢技术指导
2017年,钢铁行业发展迎来热潮,炼钢次数增多,设备维护次数却逐渐减少,在高温钢水的侵蚀下,炼钢炉的使用寿命被大大缩短。江勇迎难而上,全身心投入其中,顶着高温到炉前观察,熬夜查询资料,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……这样持续了大半年,破解方法没找到,江勇先被超负荷的工作击倒了。压力太大加上饮食不规律,他出现了急性胃出血,在医院疗养两周才逐渐好转。病房里,家人劝他换一个轻松点的岗位,却被他拒绝了,“难题解决不了,胸口就像堵着石头。”出院后,江勇又迅速回到生产一线,分析影响炉况的因素,试验,定措施,固化操作,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一种高温、过氧炉渣溅渣护炉方法,将提钒炉龄由8000炉左右提高到2.3万炉。
“通过自己的努力,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,扫除一个个‘拦路虎’,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。”江勇告诉记者,十余年来,他和团队先后完成20余项技术攻关,为企业降本增效上亿元。下一步,他将和团队继续磨炼技艺,为四川钒钛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,视频素材部分由内江市总工会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