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讲一个关于吃饭的故事。
北魏时期,张景仁被提拔了,居于要职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势,他在家里设立了饭局,请了陈庆之、张嵩、萧彪以及杨元慎等官员。
宴席上,陈庆之说:“魏朝虽然兴旺,但仍旧是五胡人,正统的帝王,应该在江东......”
杨元慎马上反驳,于是议论到了当朝的山阴公主,说她嫁人之后,还索要男宠;江东一带的人,都是秦朝时期流放过来的罪人......
宴席到了最后,“杜口流汗,合声不言”。
过了几天,陈庆之还生病了,觉得心痛。
好端端的饭局,因为唇枪舌战,导致很不愉快;经历了对话之后,反而无话可说了。人与人的关系,在饭局上,显得非常尴尬。
历史上,类似的饭局,比比皆是。
楚庄王为犒劳文武百官,举办了“绝缨会”,有大臣趁机会欺负宠妃许姬;项羽和刘邦举办了“鸿门宴”,反而扩大了矛盾。
人到中年,不得不融入群体,和大家合作共事。
因此,很多人想到了,留下“一饭之恩”,让对方以后记住自己,多少能够取得回报。
现实却说明了一个问题,很多饭局,费力不讨好。一方面是大家的生活水平高了,不差一顿饭;一方面是饭局变成了酒局,难免会很混乱,有人因此深受其害;还有一方面是生活节奏很快,不一定有时间赏脸吃饭。
饭局不能乱用,那么我们靠什么方式来留住感情,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好呢?建议你,用以下三种施恩的方式。
01
借钱的事:先紧后松,别轻易答应。
古人说:“恩怕先益后损,威怕先松后紧。”
道理很明显,就是告诉我们别随意答应借钱给人,这样的恩,对方会满不在乎,如果你持续借钱给他,他反而会让你蒙受损失。
你要在别人的印象里树立威望,就得一开始就紧张起来,严肃点。要不然,人家就不会把你当一回事,还认为你是软柿子。
有人找你借钱,不要满口答应,而是适当推诿,甚至可以拒绝。实在要借钱,也是借一点。
比方说,对方开口就借一万,你只是答应一千,不驳了对方的面子就行了。
因为你是一个不好说话的人,那么借钱的问题就好办了。对方不会一而再、再而三地找你。并且你适当借了一点,也仁至义尽了,恩情还在。
太大方的人,别人要借一万,他就给两万。一准下次还得借钱出去,甚至可能收不回来。当对方借五万时,你要是拒绝了,对方就会说“太不近人情了”,之前的恩惠,被丢掉了。
之前的你不大方,但是后来大方了一点,就让人觉得你很靠谱,与此同时自己的利益也得到了保护。
02
生活帮忙:点到为止,别越俎代庖。
有的人,想尽办法为儿女买房子、准备彩礼、找工作。儿女长大了,啥事都不做,就能轻松过日子。不知不觉,儿女开始啃老。
你为了帮助朋友,两肋插刀。那么你大概会到朋友家去做什么,和朋友的家人走得很近。接下来,朋友会认为,你和他的家人,谋划什么,反过来会防备你。
如果你和朋友的爱人走得很近,那就是“关系暧昧”的样子,真的百口莫辩啊。
奉劝你一句,不要帮亲戚朋友做重大决定,不要帮他们做大事。你只要做点小事,学会敲边鼓就行了。
当儿女到了中年,自己有家庭,也做了父母,那就应该彻底放手了,他们的人生选择,不要干预;亲戚朋友的事业有了眉目,你就要退出,以后的发展方向,也不要强求了。
儿女要读书,你可以引导,但是不能代替他们去读,不能时时刻刻把自己当成老师。告诉儿女,很多道理是自己领悟的,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。亲戚朋友也是如此。
生活中的错误,需要别人自己承担,你只是提供一定的帮助。这样做,起到了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,别人会一辈子记住你。
03
人生发展:扶志为主,别给人依赖。
遇到穷困、凄苦、可怜的人,需要帮一把。毕竟别人以后可能会崛起,反过来帮助你。
如何帮助这样的人呢?你不要大量给钱,也不要帮他建立什么产业、工厂等。毕竟,别人的认知,和你的不一样。
钱可以轻轻松松花完,事业的方向错了,反而是瞎折腾。
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你要帮助落难的人,学一点自己需要的技艺,寻找力所能及的工作。这样做之后,对方就能顺势而为了,你也能全身而退了。
你毫无节制地帮助人,对方会赖上你,会认为你应该如此。要是你使劲给钱,对方会变成游手好闲的人。
有志气的人,才值得你帮一把,长期结交。如果对方是烂泥巴糊不上墙的人,你帮他就是多余的。
04
《格言联璧》里说:“善用威者不轻怒,善用恩者不妄施。”
我们总是说“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”,深度理解一番,就会发现,“恩”有了“滴水”那么大就很好了,不要给别人一座水库,别人受不了,自己给不了。
当然,饭局并不是一概拒绝的,只是要恰当,别强求。把饭局当成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以此来谋取好的社交关系。另外,那些混吃混喝的人,压根就不值得交往。
古人还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施比受更为有福。”
如果你施舍人,但是不求回报,那就更加有福气了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参考资料《洛阳伽蓝记》等。